首页 关于我们 职业发展 活动 科研 资源 论坛
English
组织历史:
虽然第一个进入哈佛医学院学习的中国人不可考,但是,自哈佛大学建立Longwood 医学院校区以来, 在哈佛医学院校园里的黄面孔就多了起来。 从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很多希望以医救国的志士仁人来到哈佛,学习先进的生命科学知识,象我国著名的第一代医学病毒学专家汤飞凡就是这个是时期在哈佛学习的。在此之后,很多优秀的华人生物医学专家都曾来到哈佛医学院进修和学习,许多人回国后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华人科技工作者来到哈佛医学院及相关的17个教学医院和专业研究所学习进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到哈佛医学院工作和学习的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成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哈佛医学院系统有2000多名华人科学工作者,遍布在各个相关研究领域。 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如此庞大的华人社区竟一直没有自己的组织。因此,与其他的族群和文化圈相比,我们华人缺乏强有力的声音。 基于此,2007年初, 在数名中国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下,在本社区华人的有力的支持下,经哈佛医学院命名委员会的批准,哈佛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正式成立了! 联合会成立之初得到了在哈佛医学院工作的知名华人科学家的大力支持,象著名科学家袁钧英教授和施洋教授,均作为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指导和监督协会的运作。第一届理事会由来自医学院系统的不同单位的14名理事组成。 他们艰苦的工作迅速的打开了联合会的良好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其组织的由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组成的归国访问团对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成功访问,极大的扩大了哈佛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在国内外影响, 为协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届理事会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团队,由来自不同单位的6名理事组成。 理事会组建之初就遇到了震惊世界的5。12 四川大地震。 理事会代表医学院系统的数千爱国华人学者迅速的联系哈佛大学其他各华人社团并号召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短短6天的时间就募得了三万一千多美元。这次募捐活动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得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各主流媒体纷纷作了专题报道。第三届理事会甫一成立 ,就积极的进行了制度建设。 其它社团的兴衰成败经验,加上本社团的组织运行实践,均指明了社团的健康长久发展依靠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基于以上共识,理事会迅速制订并通过了维系协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哈佛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章程(草案)》。同时,针对当前的宣传和交流方式的改变,理事会决定并重新建设了协会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了以全新设计的主网站http://www.hms-cssa.org 为骨干,以交流论坛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Harvard_Medical_School.html 为辅助的宣传系统。 哈佛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仍然是一个处于幼年时期的新生组织,其发展壮大需要依靠的是不断完善的组织制度和本社区的所有华人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为此,第三届理事会将继往开来,肩负承前启后的历史性重担,总结经验,锐意创新,为哈佛医学院华人社区的发展,壮大和繁荣贡献力量。
原始设计 | 王文超         维护更新 | 胡毅
HMS-CSSA.ORG | 2009-2010 | 电子信箱